其他

永远的江姐 ——重温《苦乐无边读人生》的思考

2017-11-27 关向东 图说老电影

《于蓝颂》

好儿女,是于蓝[1]。出生寒,历艰辛。长城内,烽烟起。延河畔,炼青春[2]。小鲁艺,苦钻研。大鲁艺,觅源泉[3]。忆整风,终受益。忙土改,爱憎明。慰将士,血火洗[4]。为人民,永记牢。翠岗旗,主席情[5]。龙须沟,你最真[6]。烈火中,你铸魂[7]。好妈妈,你塑造[8]。处逆境,真乐观。战浮云,勇求真[9]。斗病魔,最顽强。创儿影,似春蚕[10]。倾心力,寄花朵。大姐爱,慈母心[11]。总理情,殷殷衷[12]。祖国亲,祖国好。同生死,共命运。苦乐无边傲霜雪,严冬过后绽春蕾!


《于蓝颂》是我在2004年第7期《大众电影》杂志上发表的一首杂言诗。当时,我正在驻武汉某部队任政治协理员。时光荏苒,岁月流淌,整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于蓝老师塑造的一部部银幕经典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伴随我成长。她的一个个璀璨鲜艳的艺术形象早已定格在我青春的记忆中,早已化作心灵的咏唱。近日,把于蓝老师当年亲自撰写、亲手寄来的回忆录《苦乐无边读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重新研读了几遍,还是那么芬芳,心中充满了喜悦、崇敬和幸福。心潮依然澎湃,往事历历在目…… 

  今年春节前夕,刘云山同志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登门看望于蓝,高度评价于蓝在银幕上塑造的英雄模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称赞她为儿童电影事业作出的贡献,希望她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这些都给全国观众以巨大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深切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还强调,“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于蓝老师的表演质朴、细腻、内在、浓重,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感染、培育和影响了几代人。于蓝老师真情扎根生活沃土,倾心服务祖国人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用自己的赤诚奉献向党和人民捧上了一份珍贵答卷。正如她在后记里的一段道白,“我愿意向党和人民及关爱我的人们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也愿意让自己的后人能亲切地感受一下我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理解到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是多么紧密相连。”她不愧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生动诠释者、完美结合者。

  结合当前实际以及学习思考所得,我体会和感受到,像于蓝老师这样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求实求真和敬业精神值得歌颂,理应下大力气宣扬。为此,我满怀深情专门把这首诗作了几处注释和说明,以便再次和读者分享。


注释
1

于蓝,1921年7月出生,辽宁岫岩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北影第一任厂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方的爱人,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的母亲,更是荧幕上的红色母亲。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现为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195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2009年,获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同年又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2010年11月,刘云山同志题字于蓝——“革命夫妻,红色影人”。

2

1938年10月,于蓝从北平穿越层层封锁线,长途跋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编入抗大八大队和延安女子大学学习,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3

1940年3月,于蓝进入鲁迅文学艺术院下属实验剧团学习。誓言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舞台,死也要死在舞台上。“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是指毛主席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农村去,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寻找艺术的源泉。

4

1951年5月,于蓝参加北影厂组织的赴朝慰问团并担任队长。赴朝期间,以深入生活为主,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

5

1953年春节,于蓝出席文艺界在北京饭店举办的盛大联欢舞会,周总理亲切的对于蓝说:“《翠岗红旗》很好,毛主席和我一起看了三遍。毛主席很称赞。并嘱咐干部不要忘记老苏区的人民。”

6

1951年10月,于蓝为演好电影《龙须沟》里“程娘子”这一旧社会北京劳动妇女形象,克服种种困难,获得了成功,也是于蓝表演艺术的一次大飞跃。观众一致评价她的表演,可以用一个“真”字来表达。

7

1965年夏,影片《烈火中永生》在全国公映。于蓝起初任该片副导演、改编,她还是决定把小说推向银幕的发起者之一。她在片中扮演的地下党员江姐这一艺术形象是她艺术创作、创新的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能超越。她把一个“永远活着的江姐”留给了亿万观众。正如她在传记中所表达的,“我作为演员,为自己的幸运而激动,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至爱的拥抱和刻苦的劳动,把先烈的魂和形都留在人民的心中。演出了中国之魂,把中华民族之魂呈现给了人们。《烈火中永生》经过历史的考验,至今受到人民的热爱,是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

8

1960年,于蓝成功主演了以革命老人陶承为原形改编的电影《革命家庭》,并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61年,周总理和参加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的文艺工作者同游香山时,指着于蓝对跟随他的记者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

9

“文革”期间,于蓝背着文艺黑线的罪名,被工宣队和军宣队认定是“反革命分子”,住进“妖洞”,戴着“文艺黑线代表人物”的反革命罪名,多次回北影厂接受批斗,但于蓝相信我们的党会把中国革命引向光明。

10

1981年6月,已经60岁的于蓝,接过筹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改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重担,出任首任厂长和艺术指导(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冯小宁和张建亚都曾在儿影厂实习),一干就是二十年。扬起了儿童电影事业的彩虹。她把青春时代党所给予她的厚爱,战争年代战友们给予她的关爱以及和平年代因扮演了江姐观众对于她的喜爱都献给了孩子们。她感到从为孩子们的事业中,获得了晚年的幸福。80岁以后,她依然为挚爱的电影事业奔波。

11

1979年6月,邓颖超得知于蓝患肿瘤需要开刀,满含深情写信给于蓝,鼓励她用坚强的革命毅力和乐观主义精神战胜病魔,派保健医生前往看望并致以慰问。在信中,邓大姐祝愿于蓝早日痊愈出院,那时再和她面叙衷情。

12

1954年,经周总理批准,于蓝担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总理指定并安排于蓝在大会上发言。1957年春,周总理在陪同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赴杭州参观之暇,顺便看望了正在杭州休养治疗的于蓝,还亲笔给于蓝写了鼓励信。


于蓝主演的电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020trl185&width=500&height=375&auto=0

《烈火中永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0154rfggn&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革命家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0150r8xd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翠岗红旗》


编辑:阿康


图说老电影|关注我  温暖你

以图文形式  诠释老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